不锈钢方管在热变形过程中容易产生边裂、边损等缺陷,对边裂发生的影响因素已有较多的经验积累,但是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。用价格低廉的氮、锰来部分取代镍,开发出的低镍奥氏体不锈钢生产方管,在热变形过程中,同样容易发生边裂缺陷.根据方管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及变形特点,在热模拟试验机现有功能的基础上,设计制造热变形试验装置。配合热模拟试验机使用的该试验装置能够模拟实际的热轧过程。在连铸坯壳层上制取小型热轧试样,并利用该试验装置进行奥氏体不锈钢方管的模拟变形试验.压下量为10~60%,变形温度为950~1250℃,间隔50℃。观察分析轧后试样的边部形貌,特别是边部裂纹的产生情况。
对于Cr15Mn9Cu2NiN奥氏体不锈钢方管,当变形时压下量足够大时,在各试验温度下,试样边部均会产生裂纹,裂纹均沿奥氏体晶界扩展;在975~1150℃区间时,产生边部开裂倾向较大。轧后试样的微观组织的晶粒内部存在变形亚结构和孪晶界,并且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,晶粒中的变形亚结构和孪晶界逐渐减少,同时在1200℃时,晶粒尺寸明显小于其他温度时的晶粒尺寸。不锈钢方管试样经小压下量、多道次热变形时,边部开裂倾向减小。多道次轧后试样的微观组织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细小的再结晶晶粒,而且晶粒内部未发现或少量存在变形亚结构:增加轧制道次可以使晶粒尺寸大小变得更加均匀。对于Cr17Mn6Ni4Cu2N不锈钢方管,在1100~1150℃区间内,其产生边部裂纹的倾向较大。轧后试样的微观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的铁素体,并且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,铁素体尺寸逐渐增大。铁素体以连续的蠕虫状的形式位于奥氏体晶界处,或是同Cr15Mn9Cu2NiN钢一样,铁素体以颗粒状的形式位于奥氏体基体上。Cr17Mn6Ni4Cu2N钢在经过变形后,其树枝晶主干发生了错位、扭曲,同时原二次晶呈颗粒状分布,晶粒尺寸较小
不锈钢方管受到周围介质的作用而引起的破坏,一般称为方管腐蚀,大量的实验和试验已证实,当不锈钢方管变形或有应力作用时,不仅腐蚀速度增大,而且还能改变腐蚀的分布情况,使均匀腐蚀能变为局部腐蚀。
应力腐蚀破裂系在应力(残余应力、热应力、工作应力等)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一种破坏形式,它也是局部腐蚀的一种类型。根据各国的大量统计,近来,不锈钢方管的应力腐蚀破裂事故已占湿态腐蚀中全部破坏事例的30-50%,个别统计甚至有高达60%的。目前,应力腐蚀破裂不仅遍及采用不锈钢的化工、石油、动力、湿法冶余、航空、原子能等工业部门,而且遍及耐腐蚀的几乎所有常用的钢种和合金。由于此种破裂能导致设备和部件在不发生任何变形情况下的迅速、突然破坏,因此,应力腐蚀破裂危害很大,它严重妨碍不锈钢方管和一些耐腐蚀合金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。为此,近二、三十年来,对不锈钢方管应力腐蚀破裂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,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,它是历届国际腐蚀会议上讨论的重要内容。截止目前为止,对应力腐蚀破裂的认识在不断深入,但是,由于应力腐蚀破裂的复杂性,影响因素较多,涉及的学科很广,都有许多疑难问题,需要进一步解决。